您好,欢迎访问浙江国宏工程咨询有限公司!

联系电话:

0577-86660766

【产业研究】温州产业升级路在何方
来源: | 作者:客服部 | 发布时间: 2018-12-24 | 127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一、产业升级:向左?向右?      
    温州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,这一判断在学术界已经没有太大的争议。但是,关于温州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以后产业结 构调整的方向却存在较大的分歧。

    观点一:重化工业是工业化中后期不 可逾越的发展阶段?这种观点与温州改革 开放30年产业结构出现的产业结构重型 化相符(温州轻工业、重工业占比已从 1978 年的 61%、39%转变为 35%、64%), 同时也与工业化理论基本吻合。但是,温 州大多重工业仍是重工业的配套工业,从严格意义上讲,仍属于轻工型产业,同时温州错过提升重工业核 心竞争力的机会。

    观点二:跳过重工业阶段,发展以服 务业为重点的产业体系?这种观点与当前 温州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相似,当前温州的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 动力,同时也符合吴敬琏关于浙江经济发展论述和浙江省“三产化浪潮”。早在2008年, 杭州市政府就提出以构建“3+1”现代产业体 系为目标,力争跳过重化工业发展阶段,率先迈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、以现代 服务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时代。但是,制造业与服务业唇齿相依,现代服务业发展 需要立足点、辐射区和内部要素支撑,温 州要跳过重化工阶段直接发展服务业的话,必须弥补前一轮技术革命的差距和追 赶新一轮技术革命。

    观点三:以低碳经济理念引领产业转 型升级?历史经验表明,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新的技术突破,催生新的产业变革。学者专家建议,在工业化社会中后期有条件的地区应兼顾自身优 势和资源禀赋,站在生态文明的高度选择 占据引领经济增长的低碳产业制高点。温 州近年在一系列有关产业转型升级文件 中,将以风能、太阳能等新兴产业作为当前产业转型升级一个重要突破口。但是温 州新能源产业刚起却面临“早熟”的问题,加工组装产能过剩、核心技术却又稀缺, 是当前以新能源为核心的低碳产业致命 弱点。如何参与这次产业革命,需要认真思索。



二、产业升级方向抉择
    根据目前温州经济的发展阶段、资源和环境约束、社会发展程度,产业转型升 级重点应放在着力培育新兴优势产业、着力建设国际性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、着力 提升现代服务业。

    —— —培育新兴优势产业。把加快新能 源和节能环保产业,作为培育新兴优势产业的切入点。着力发展风电装备、太阳能光伏、半导体照明、液晶显示、生物医药等高新产业,培育工业经济的新增长极;运 用土地、税收等相关政策,加快扶持一批新兴产业做大做强,提升自主创新能力,鼓励龙头企业由产品制造商向系统集成 服务商转变。

    —— —培育国际性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。着力打造电气、鞋革、服装、汽摩配、 泵阀、印刷包装、专用设备、临港石化八大现代产业集群。对于已经突破加工制造优势的电气、鞋革、服装产业集群,要 着力培育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性产 业集群;对于在产品、零部件、专业化加 工环节或资源禀赋等方面具有专业化优 势与发展潜力的汽摩配、泵阀、印刷包装、专用设备、临港石化等产业集群,要 积极融入国际性产业集群或挤入跨国公 司全球制造体系,成为国际性产业集群 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    —— —发展现代服务业。着力发展现代 物流业,要依托公铁枢纽、深水港区、空港以及后方城市经济发展,积极推进潘桥物 流园区、空港物流园区、半岛物流园区、双屿物流中心、江南物流园区、乐清湾物流 园区、粮食物流中心、浙闽边贸物流中心 等八大物流中心建设,完善层次鲜明、分工专业的物流网络体系;创新发展金融业,完善地方融资平台,构建区域金融中心;着力发展科技信息服务 业,重点发展与制造业相关的共性和关键 性技术研发,着力建设温州高新区创业 园、乐清科技孵化创业中心、江南科技创 业中心、龙湾科技孵化中心、洞头南塘科技创业园等公共服务平台;着力发展 创意产业,重点推进与服装、皮鞋、家具、 打火机、眼镜等相关轻工业的工业及工艺设计。